广州海丝城,蝶变在即。
1月26日下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召开广州海丝城规划设计中期成果专家评审会,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及其团队汇报中期成果。
广州海丝城,北至广园快速路,东至广深沿江高速,西连天河区,南接番禺区,总面积84.51平方公里。
整个区域位于粤港澳大湾区100公里“黄金内湾”湾顶中心位置,坐山拥海,直面珠江与大湾区壮阔全景,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人文历史资源。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海丝城拥有千年海丝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对外贸易基础,辐射带动湾区腹地的优势明显。
效果图。
去年10月底,李晓江大师领衔团队在广州海丝城规划设计国际大师邀请赛中获得优胜方案提出的“11公里科技长滩”的理念,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
方案侧重于面向科技创新趋势的产业空间转型和滨水空间释放,对于推动海丝城建设尤其是黄埔滨江岸线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图片。
本次会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孙一民担任专家组组长,同时邀请到原广州市人大城建环资委主任陆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奇峰,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广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李耀尧,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国锋等行业知名专家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中期成果并提出指导意见。
李晓江大师团队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不断加强与市、区相关部门的对接和交流,充分衔接各专项规划,形成面向落地实施的中期成果。
成果延续了竞赛优胜方案的先进理念,围绕科技长滩、通江廊道、交通构型、特色黄埔等四个关键目标对四家竞赛方案进行了整合优化,进一步聚焦更高质量的存量再开发,统筹考虑滨江开发与腹地更新项目的联动发展,并对重点地区建设提出了深化思路。
与会专家与大师团队深入交流方案意见,就城市功能定位、交通规划体系,与产业空间预留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
会议认为,要站在湾区视角,系统性梳理片区交通骨架路网,加强区域对外交通的互联互通。优化产业布局,预留产业发展的弹性空间。预控滨江绿地,塑造高品质的滨水城市风貌。发挥政策优势,进一步探索存量地区转型提升的创新机制。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姜莉表示,规划要落实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和东部中心规划要求,做好市区两级规划的衔接。加强与周边重点功能平台的协同,优化完善交通组织和功能布局,探索面向落地实施的土地开发机制。探索海洋经济布局,为广州发展海洋经济赋能添力。
黄埔区委副书记陈智勇表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要紧密围绕省市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湾顶明珠”的区位优势和“万亿制造”强区的产业优势,扛起广州高质量发展“主抓黄埔”的政治责任。规划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找准目标定位,增强规划的宏观性和前瞻性。统筹推进规划深化和落地实施,将海丝城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先行区。
效果图。
据悉,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继续加快推进海丝城规划设计深化工作,深入对接广州东部中心规划,以及重点片区实施项目,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可落地的规划方案,引领指导海丝城片区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建设与实施,加快推动广州海丝城在新时代发展中焕发新生。
南方+记者 刘珊